查看原文
其他

这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只用了28个镜头?!

2017-03-26 胆颤鲸心 鲸鱼电影

点击上方“鲸鱼日志”可订阅哦!

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250】

《红色赞美诗》 Még kér a nép 年代:1972年 / 国家:匈牙利 / 导演:米克洛斯·杨索 / 主演:路易·巴拉萨索维茨、安德拉·什巴林特

旷野牧羊人

        有人曾把匈牙利导演杨索比喻成“牧羊人”,因为他的电影总是以天空之下的旷野当做场地,一大群演员来来回回地穿梭于空旷的草地上。这些演员就像是羊群,按照某种既定的路线行走,或是摆出某些几何形状,杨索再用摄像机的推拉摇移来捕捉这些人物的全景和细节。因而杨索不亚于一个牧羊人,他高超且独特的场面调度也可与潘神的呼风唤雨相匹敌,被誉为“潘之调度”。

     《红色赞美诗》便是杨索“潘之调度”的集大成之作。它表现的是社会主义起义者与军警相互对峙的场面,整个80分钟的影片仅有28个镜头,足可见每个镜头之长。但这些镜头从未停止过移动,它会从一个鸽子的特写,推到一个起义军女孩的中景,再拉开到持枪军警们的远景,然后摇到两方激烈冲突的全景,最后移动到众人歌唱革命歌曲的大全景。它对革命运动的展现是全景式的,那经过精确计算的镜头移动和演员走位,让镜头本身也成了参与表演的一部分,开创出独属于杨索的“革命浪漫主义”红色电影。虽然片中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有形式化的特征,对于一般人来说的确不太容易看懂,但其独具芭蕾舞风格、采用实景拍摄和现场音乐的手法,成为电影视听研究中绕不过去的经典。

亮点1

第61分钟,这个大屠杀的场景是全片的高潮所在。它采用了一个大远景的俯拍视角,挂着彩旗的旗杆伫立在空地中间,慷慨赴死的起义者们围着旗杆跳舞,待命的军警形成了一个包围圈,由此画面形成了几何图案:由方形到圆形,起义者和军警的关系也时而剥离时而融合,但当枪声响起,起义者们集体死去,其高度的形式感非常有杨索的个人特征。

亮点2

第74分钟,影片的最后一个长镜头。从带着刺刀的枪的特写开始,摇到被押赴刑场前相互拥抱的起义者们,然后镜头顺着一个女孩的裸体摇到地上,地上躺着死去的起义者、带血的白鸽、象征伤口的小百花和被刺刀捅穿的白色衣服,镜头如同一个哀悼者,向这些死去的烈士深深缅怀。接着镜头又沿着刺刀摇上来,重新回到现实中,军乐队奏起音乐,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夺过军警的手枪,将士兵全部击毙,然后唱起了起义歌曲。这个镜头连接起了现实与非现实两个时空,镜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媒介,而是如人一般被赋予了思考的能力。

预告片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157bfkbc8&width=500&height=375&auto=0

完整电影下载链接

想下载观看这部电影吗?请在该微信公众号里输入“红色赞美诗”收取下载链接。



点击文章标题,查看先前的好电影

【1~200】汇总   【201】青山翠谷

【202】最后一场电影   【203】缇萦

【204】缺席的人   【205】夜半歌声

【206】母狗    【207】大都会

【208】生活多美好   【209】美丽心灵

【210】午夜旋律   【211】塞萨尔

【212】无间道   【213】征服者佩尔

【214】最佳拍档   【215】爱

【216】落水狗   【217】风云女性

【218】风烛泪   【219】红楼梦

【220】压岁钱   【221】富贵逼人

【222】朱尔与吉姆   【223】金色池塘

【224】少林寺   【225】萨巴达传

【226】歌厅   【227】红高粱

【228】大失踪   【229】堤

【230】龙虎风云   【231】秋决

【232】第七封印   【233】大理石人

【234】芝加哥   【235】三个和尚

【236】没有过去的男人

【237】陆上行舟   【238】窈窕淑男

【239】诺斯费拉图   【240】李双双

【241】水中刀   【242】霍华德庄园

【243】秋菊打官司   【244】男人四十

【245】冰川时代   【246】雌雄莫辨

【247】精武门   【248】秋海棠

【249】教父

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微信号jingyuriz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